查看原文
其他

医保财政补贴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

2016-01-07 李亚青 中国医疗保险

  作者: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李亚青
  
  1 医保制度整合需要持续增加财政投入
  
  国家《社会保障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》提出要“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”“缩小城乡、区域、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”;2015年12月9日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》,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,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。可见,对城乡各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整合,以最终实现医保一体化,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的重要任务。制度整合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资金问题。在三大制度中,职工医保由单位和个人按工资收入的8%筹资,财政通常不提供补贴;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筹资则主要依赖政府补贴。但是,因为起点太低,这两项制度的筹资水平远远低于职工医保。2014年,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筹资还在500元以下,而职工医保2013年人均筹资就已达到2573.2元。因此,政府不断扩大投入已经成为推动制度整合和城乡统筹的关键手段。考虑到制度之间的保障水平差距、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,可以预见,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,补贴标准还会不断调增,补贴规模仍需持续扩张。
  
  2 医疗费用上涨是长期趋势
  
  在我国,因为医疗卫生体制痼疾难消,“以药养医”弊端难除,以及医保支付方式不完善等原因,医疗费用基本上处于失控增长状态。无论是医疗服务提供方还是需要方,都存在明显的道德风险问题,医保基金流失严重。逐年扩大的财政投入和不断提高的筹资水平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“看病贵”的现实。而正在进行的新一轮“医改”能否有力改变原有的体制弊端,还有待实践的检验。据报道,过去20年,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了28倍。其中重大疾病的平均医疗费用以每年19%的幅度快速增长。
  
  3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大医保筹资压力
  
  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截至2014年,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高达2.12亿,占总人口比例为15.5%;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也达到1.38亿,占总人口之比超过10%。我国已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。事实上,因为长期实施的“计划生育”政策,我国总体生育率长期低于2.1的更替生育率水平。生育率的降低加上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,导致老龄化速度远超世界上其他国家。未富先老、快速老龄化、老年人口基数庞大,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格外严峻。老龄化导致全国慢性病患病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。据社科院发布的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(2013)》统计,我国慢性病老人不断增加,早在2013年就已经突破1亿人大关。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4.5%,其中城市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5.2%。慢性病疗程长,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持续支出,还容易引发其他重大疾病,导致高额医疗费用的产生。老龄化将一方面导致总体健康水平恶化,另一方面削弱了总体的缴费能力,从而对医保基金造成持续压力。
  
  4 “新常态”下财政收入增长乏力
  
  我国经济已进入“新常态”,近年来增长步伐明显放缓。2014年GDP增长率仅7.4%。学界预期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。相应地,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也处于下降趋势,自2011年达到25%的峰值之后逐年下调,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只增长10.1%和8.6%。与此同时,我国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提速。养老保障、医疗卫生和劳动就业等社会安全网的构建与完善,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,国家财政从长期来看面临巨大的压力。据统计,过去三年来,随着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增加,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。2012年度财政赤字为8698亿元,2014年已经增加到11312亿元。当前,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合计覆盖人口约11亿人,占据了全国人口的80%。按2015年人均补贴380元计算,全年医保所需要的财政投入超过4000亿元。随着制度整合的推进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财政投入需求还会不断增长。能否从全国层面建立起一个规范、长效、制度化的财政支持机制,财政筹资来源能否保持稳定和可持续,直接影响到整个医疗保险体系的基金平衡及可持续发展。(详见《中国医疗保险》2016年第1期)


如果您想订阅本刊、查阅最新发刊信息及精编内容,或向我社投稿、与我们取得联系等,请在微信公众号界面使用底部菜单功能。

相关阅读:《精准实施全民参保登记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